●两管:社区支部主导,自管委主管
●四进:线缆进地、车辆进场、摊贩进位、垃圾进箱
●三公示:违反规章制度要公示,违背居民公约要公示,先进后进典型要公示
春节在即,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,通江县青峪镇青峪口社区新建不久的生态停车场上停满了车辆。
“如今生活条件好了,社区居民有汽车的人也多了,青裕口社区停车一度成为难事。”青裕镇党委组织委员米思潮介绍,自去年修建了生态停车场,情况大为改观。
青峪口社区幅员2.8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超2600人,由于省道S201线穿镇而过,车辆多、赶集人口多,集镇社区环境卫生、交通管护压力较大。近年来,青峪口社区在推进社区治理过程中,探索“两管四进三公示”机制,让曾经一度“脏乱差”的社区面貌大为改观。
火车快不快,全凭车头带。在实践中,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成为青峪口社区治理首要解决的事情。为此,社区在通过“党员亮身份”“主题党日”等载体实现社区党支部主导的同时,还通过成立居民自管委,与社区党支部共商对策、共制方案,实现场镇居民的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。
“两管”发挥作用,辖区内党员引导、干部主动、群众参与的集镇社区治理根基越打越牢。有针对性的“四进”治理也如火如荼进行。新建停车场,实现车辆进场就是其中“四进”之一。除此之外,青峪口社区还实现了线缆进地、场镇“空中”环境明朗整洁,摊贩进位、维护市场经营秩序,垃圾进箱、规范场镇垃圾投放时间、收取时间、放置地点。通过“四进”,社区更加整洁有序。
不仅如此,在青峪口社区居委会,两张公示表格外引人注目:一张写先进典型袁品积极参与疫情防控,另一张则写后进典型社区某清洁工人违反环卫清理规章制度。“一个社区住着,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,谁也不想成为‘后进’,拖了大家后腿。”社区居民张名易说。
青峪口社区做到了村务公开,让居民时常看得到“优”“劣”。同时,“公示”也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大法宝。社区设置了环境卫生公示墙,对外包清运工作开展不及时、清扫任务不到位等现象进行专栏公示直至整改到位;组建专项治理监督组,依托“道德银行”对违背居民公约行为的进行扣分处罚,并对督查结果进行公示;评选出“积极行动户”“进展滞缓户”等四个类型,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先进户进行宣传、表扬,对消极等靠、破坏秩序的后进户进行帮助教育、倒逼改进。
“原先居民对社区不关心,但看到社区党支部带头,所干的事情都是百姓关心的,所形成的规章制度都是大家一起商量遵守的,参与、配合、支持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大幅提高。”青峪镇党委副书记易朝说。
(来源:《巴中日报》2022年1月24日A3版)